奥运冠军进校园 与昆明师生共话体育精神
三位奥运冠军参观中国体育博物馆“体育六艺”展板
云南网讯(记者 段晓瑞 付兴华)10月31日,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云南・昆明站)“体育文化进校园”在昆明市西山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举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赛艇冠军奚爱华、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王娇、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郭伟阳走进校园,以体育为纽带,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文化温度与精神力量的体育盛宴。
身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学生们欢迎奥运冠军
当奚爱华、王娇、郭伟阳3位奥运冠军步入校园时,学生们瞬间沸腾,身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学生们夹道欢迎,学生代表为奥运冠军献上花环。随后,奥运冠军与师生共同驻足中国体育博物馆精心设计制作的“体育六艺展板”前,六位学生讲解员以生动鲜活的语言解读古代体育文化内涵。芳草小舞台上,灵动的民族舞蹈伴着欢快节奏上演,鲜明的地域风情瞬间点燃现场氛围。
在报告厅分享环节中,赛艇奥运冠军奚爱华结合自身项目,向同学们分享了团队制胜的四大核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专属目标,避免盲目跟风;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位置与职责,做好本职的同时主动配合队友;交流时采用积极语言,聚焦问题本身以规避矛盾;团队成员陷入情绪低谷时,通过相互鼓励与支撑帮助对方突破瓶颈。
3位奥运冠军分享各自的经历
自由式摔跤奥运冠军王娇则分享了自己训练中“差点放弃”的珍贵经历,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训练既枯燥又痛苦,令她不止一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强大的祖国作为支撑”的信念让她坚持下来。如今转型为摔跤教练员的她,希望将“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传递给更多热爱体育的孩子。
土生土长的云南玉溪人郭伟阳,从自身“因体弱多病走上体育路”的经历切入,讲述了自己21年体育生涯的坚守与荣光。体操训练对身体要求高,他曾经历多种伤病,但“升国旗、拿奥运冠军”的梦想从未动摇。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他作为候补队员临危受命,顶住舆论压力与队友协作,最终战胜日本队夺得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圆了自己的奥运梦想。如今转型为教师的他,希望用自身经历让学生理解坚持的意义。
孩子们上台与奥运冠军互动
互动提问环节中,学生们争相举手,将心中的疑问向冠军倾诉。当被问到“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是什么心情”,王娇笑着回答:“站在领奖台上时,感觉像做梦一样,直到挂上金牌、听到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才真切地觉得‘我做到了’,现在在努力培养更多年轻选手,把这份热爱传下去。”有学生问:“获得金牌时会骄傲吗?”奚爱华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非常骄傲!因为我们的金牌,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史上零的突破,实实在在证明了‘中国人也能行’!”这番充满力量的话,让现场氛围再次升温。随后的趣味挑战环节,郭伟阳发起俯卧撑挑战,12位同学踊跃上台应战,结束后全场师生齐喊“123,我能行”的响亮口号,将拼搏不放弃的信念传递给众人。
奥运冠军奚爱华与孩子们互动
操场上的互动更加热烈,“冠军开球”环节登场。奚爱华、王娇、郭伟阳三位冠军分别将球抛向场边第一排的足球队员。接到球的队员迅速进入状态,熟练地颠起球来,后排的足球队员们则同步展开踩球练习,脚掌轻贴球面,动作整齐划一。郭伟阳还走进场中,亲自示范抛接球动作,一举一动间尽显奥运健儿的专业风采,引得同学们阵阵欢呼。
奥运冠军郭伟阳与孩子们做游戏
“齐心协力”团体竞技赛游戏环节,奥运冠军们带着各自阵营的孩子调整节奏、暗自比拼,场边师生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呐喊声不绝于耳。最终王娇的战队获胜,她笑着对同学说:“你们看,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赢!”绿茵场上满是欢声笑语,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奥运冠军王娇签名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和云南省体育局共同主办。通过多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奥运冠军的风采,也让体育精神融入同学们的内心,为推动体育文化进校园、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供图
【来源:云南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北京时间10月25日,WTT伦敦球星挑战赛进入首个单项决赛日。男女双打将在今天产生冠军,男女单打今天决出4强。根据赛程安排,国乒今天保底4场比赛,理论上最多能有6场比赛。女双战线大丰收,覃予萱/纵歌曼和石洵瑶/张翔宇会师决赛,国乒包揽本站女双冠亚。女单战线,覃予萱、杨屹韵和石洵瑶闯进16强,今日3小...